西安交通大学
报名方式 | 在线报名 |
负责老师: | 罗老师 |
联系电话: | 18066721281 |
微信号码: | 18066721281 |
院校类型: | 重点大学 |
院校地址: | 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76号 |
|
专业名称 | 学历 | 学制 | 形式 | 科类与考试科目 | 在线咨询 |
药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二) | |
护理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 |
口腔医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 |
预防医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 |
临床医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 |
会计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二) | |
金融学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 | |
工程管理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二) | |
工商管理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二) | |
行政管理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二) | |
土木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一) | |
环境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一) | |
机械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一) | |
生物医学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一)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一)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一)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专升本 | 2.5 | 函授 | 政治、英语、高数(一) | |
会计学 | 高升本 | 5 | 函授 | 语文、英语,数学,史地综合 | |
工商管理 | 高升本 | 5 | 函授 | 语文、英语,数学,史地综合 |
1956年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响应党的号召,听党指挥跟党走,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西迁精神”。在现在日益繁荣的物质生活下,我们要做新时代“西迁精神”的传人。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责任,时刻要求自己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理念,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弘扬传统。
西安交通大学师资力量强大,教学水平一流,始终以“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主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大和国家都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坚守岗位,严格要求自己,创造自己的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要有更博大的胸怀,超越自身,把国家使命放在行动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相结合,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克服困难,勇于创新,这是西迁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
我校成人教育为了方便学员,学校开设函授,业余,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手机app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员提供学习。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业余时间随地可学。很多学员已为成人在职学习提供了既方便、快捷,又能保证质量、学员可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多样化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缓解了成人在职学习的工学矛盾。
底蕴深厚,实力顶尖: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肇始于1913年的电气机械科,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作为交大优势王牌学院之一,其机械工程学科是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在历轮学科评估中稳居全国顶尖行列(A+),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科研前沿,引领创新:学院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微纳制造、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装备、精密工程、机器人与自动化、设计科学与摩擦学等方向成果卓著,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研实力雄厚。
育人卓越,英才辈出:学院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育人传统,依托钱学森学院等拔尖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和引领潜质的机械工程领域领军人才。毕业生广受社会赞誉,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重要力量。
立足创新港,再启新征程:学院主体位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依托先进的科研平台和一流的师资队伍,正全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引领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持续巩固其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和学术影响力。
学科底蕴深厚:学院源于1952年创建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由周惠久院士等奠基,是我国材料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前沿研究的重要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首批一级重点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权威评估中稳居全国顶尖梯队(A类)。
科研聚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科技变革,学院在金属材料强韧化、先进能源材料(储能/核能)、电子材料与器件、材料基因工程、材料表面工程等方向形成显著优势。牵头建设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
育人体系卓越:秉承“厚基础、重交叉、强实践”理念,依托钱学森学院荣誉计划,培养具备材料设计、制备与评价全链条能力的创新人才。与全球顶尖高校深度合作,毕业生在科研院所与高端制造业成为中坚力量。
创新驱动未来:立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学院融合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新兴技术,推动材料学科智能化变革,致力于解决高端材料“卡脖子”难题,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百年根基,引领前沿:学院肇始于1908年交通大学创办的“蒸汽厂”实验室,由陈大燮院士等西迁先驱奠基,是中国能源动力领域的旗帜性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连续获评全国顶尖(A+),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传承“西迁精神”,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科研攻坚大国重器:聚焦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先进动力系统、核能与核技术、储能科技等方向,突破煤炭清洁转化、多相流热物理、航空发动机叶片冷却等关键技术。依托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成果支撑三峡工程、核电、“华龙一号”等国家重大工程。
育人铸就行业脊梁:构建“能源-动力-环境”交叉培养体系,设立“吴仲华实验班”等拔尖项目。毕业生主导设计我国70%以上大型电站锅炉、50%燃气轮机装备,被誉为“中国能源动力工程师的摇篮”。
创新港再启新篇:立足西部科技创新港,布局氢能、智慧能源、零碳技术等未来赛道,致力破解能源“卡脖子”难题,推动“双碳”战略实现。
百年根基,学科巅峰:学院源于1908年交通大学创设的“电机专科”,由“中国电机之父”钟兆琳院士等西迁泰斗奠基。电气工程学科连续四轮获评全国第一(A+),首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引领中国电气工程教育与科研发展。
攻坚大国能源命脉:聚焦特高压输电、电力设备智能化、新能源并网、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电工材料等前沿领域。依托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电气学科唯一国重),主导制定特高压输电国际标准,突破高比例新能源电网安全技术,成果应用于“西电东送”、“青豫直流”等国家重大工程。
铸就行业中流砥柱:构建“电气+能源+信息”交叉育人体系,开设“钱学森班”电气方向。毕业生主导设计全国80%以上超/特高压输变电装备,被誉为“中国电气工程师的摇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核心技术团队超三分之一骨干出自本院。
创新港智启未来:立足西部科技创新港,布局新型电力系统、氢能装备、超导电气等战略方向,攻关能源安全关键技术,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空天使命,锐意开拓:学院成立于2005年,依托交大力学、机械、材料等顶尖学科底蕴,由著名力学家唐照千院士等领衔奠基。力学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双支撑,均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其中工程力学为全国重点学科,承载航天强国战略使命。
尖端科研擎动苍穹:聚焦空天动力技术、飞行器设计、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航天器控制、临近空间飞行、智能飞行器集群等前沿领域。牵头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空天结构核心平台),突破长征火箭发动机振动抑制、国产大飞机关键部件疲劳寿命预测等“卡脖子”技术,成果应用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专项。
厚植复合型人才沃土:构建“力学+材料+人工智能”交叉课程体系,设立“空天菁英班”。毕业生深度参与C919、高超音速飞行器等研发,成为航空航天院所中坚力量。
创新港逐梦深空:立足西部科技创新港,布局空天融合动力、智能卫星、太空生存等未来方向,攻关可重复火箭、空间站关键技术,服务国家深空探索战略。
数统为基,薪火百年:学院溯源于1928年交通大学数学系,由朱公谨、徐桂芳等数学先驱奠基。依托数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与统计学双轮驱动,学科实力稳居全国前列(数学A-类),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创新,传承“科学计算之源”的学术基因。
前沿探索智启未来:聚焦智能数学、科学计算与反问题、大数据统计、随机分析、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等方向。徐宗本院士领衔的数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突破稀疏信息处理、医学影像数学建模等核心算法,成果应用于华为高维数据处理、国家天眼FAST信号优化等重大领域。
交叉育人厚植英才:构建“基础数学+前沿应用”双轨培养体系,设立“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基地班”(数学试验班)。学生获丘成桐数学竞赛金奖等国际奖项,毕业生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航天算法等领域成就斐然。
数力驱动科技变革:立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学院深度赋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空天信息等学科,破解复杂系统建模与大数据分析瓶颈,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智慧引擎。
格物百年,求是创新:学院溯源于1928年交通大学物理系,由裘维裕、赵富鑫等物理学泰斗奠基。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ESI全球前1%,以扎实数理根基支撑前沿科技突破,传承西迁学脉严谨求实之风。
探索物质本源奥秘:聚焦量子材料与调控、软物质物理、光场调控与量子信息、粒子物理与核技术、计算物理等前沿领域。依托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首创),在拓扑量子态、声子激光、高能物理探测器等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应用于新型半导体器件、核探测装置等国家重大需求。
厚植基础科学栋梁:构建“理论-实验-计算”三维育人体系,设立“基础学科拔尖计划物理试验班”。学生获国际物理竞赛金奖,毕业生在量子科技、新能源材料、大科学装置研发等领域成为核心力量。
交叉融合驱动变革:立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深度协同人工智能、微电子、能源学科,攻关量子计算材料、极端条件物理等战略方向,孕育颠覆性技术源头创新。
百年化学,创新致远:学院溯源于1928年交通大学化学系,由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奠基人陈新民院士等领衔创建。化学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入选陕西省重点建设学科,依托交大理工医交叉优势,打造新物质创制核心引擎。
尖端科研变革未来:聚焦分子精准合成、智能材料化学、能源化学与器件、化学生物学、理论计算化学五大方向。首创分子科学与材料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在有机发光材料(OLED)、高性能电解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成果应用于京东方柔性屏、比亚迪固态电池等产业创新链。
交叉育人厚植根基:构建“化学+生命+能源”课程体系,设立理科试验班(化学菁英班)。学生三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特等奖,毕业生主导宁德时代电极材料研发、恒瑞医药新药合成等核心技术攻关。
分子智造赋能时代:立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推动化学与人工智能、微电子融合,攻关光刻胶、人工光合作用、电子化学品等“卡脖子”材料,服务碳中和与健康中国战略。
筑基百年,智创未来:学院融合交大土木、建筑、环境三大学科优势,由刘加平院士(建筑节能领域权威)领衔建设。建筑学(B+级学科)与土木工程协同发展,依托国家"双碳"战略,打造西部人居环境创新高地。
科技重塑人居生态:聚焦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生态城市规划、智慧建造、历史建筑保护、水土资源再生五大方向。牵头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唯一),突破黄土高原生土建筑改造、遗址环境调控(如秦陵博物院)等关键技术,成果应用于雄安新区生态社区、三星堆遗址保护等国家工程。
复合型工程英才摇篮:构建"设计思维+工程技术+可持续发展"三维课程体系,开设"智能建造菁英班"。学生获亚洲建筑学年奖、国际可持续设计竞赛金奖,毕业生主导中国尊超高层结构设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绿色建造等标杆项目。
创新港绘就人居新篇:立足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推动建筑-能源-人工智能深度交叉,攻关零碳建筑、城市数字孪生、韧性防灾等前沿领域,引领新时代城乡可持续发展范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