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35个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暂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理论和经验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抽象和县体的关系
3.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B.儿外无物,心外无理
C.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D.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实物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运动的绝对性
5.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属于【 】
A.实用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论观点 D.形而上学现点
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现点
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7.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内因和外因关系原理
8.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斗争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的统一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9.具体问题分析所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1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B.唯物反映论和唯心先验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树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能动唯物论和直观唯物论的对立
11.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B.从现象的认识到本质的认识
C.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2.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与分配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D.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力
13.社会政治结构即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政治制度 D.国家政权
14.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是【 】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15.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对立
1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人民共同富裕
17.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是【 】
A.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中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20.“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2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其中核心问题是【 】
A.和平问题 B.东西问题
C.发展问题 D.政治问题
22.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我国正式进入【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共产主义社会
2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二极分化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是【 】
A.保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 B.坚持继承和科学发展的关系
C.全面发展和全面创新的关系 D.坚持继承和科学创新的关系
25.社会主义社会的直接动力是【 】
A.革命 B.改革 C.发展 D.稳定
26.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全方位,多民次,宽领城 B.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
C.全方位,宽层次,多领城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7.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对经齐对经齐发展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上
28.我用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一边倒政策 B.一条线政策
C.不结盟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9.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自发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C.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30.社会王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
A.依法治国 B.权利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多党合作
31.在大我国政党制度中,各民主党派是【 】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3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3.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B.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
3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C.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5.民族振兴的基石是【 】
A.教育 B.公平 C.正义 D.民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6.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7.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38.简述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
39.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40.如何理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4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答案:
一、选择题
1一5: A C B C B 6一10: C C B C B 11一15:D D D C C 16一20:A B B A B
21一25:C B B A B 26一30:A C D C C 31一35:B B A D A
二、简答题
36.答案: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7.答案:
统一战线:工农联盟(统一战线基础)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中国革命全部领导权武装斗争: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①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根本前提,②毛建军思想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①人民军队唯一宗旨,②建设人民将军队基本前提,③一切行动根本准则,④一切工作出发点与归宿党的建设:思想、组织、作风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两个基本特点和基本武器:
①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②武装斗争还是统一战线中心支柱党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战士。
38.答案:
(1)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改革作为一次新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改革是社会主义杜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改革的成败得失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标准来衡量(5)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包括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6)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
39.答案:
坚持公有制的主题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所决定的。具体原因是:(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凭借自身的力量和手段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3)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控制着生产和流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
三,论述题
40.答案:
(1)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41.答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复兴,曾经进行过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但终因没有先进阶级和先进党政领导而归于失败。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总之,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和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也是决定中国共产党的成为领导核心的重要因素。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②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③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因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力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④它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培训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因而能够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战胜任何困难和敌人。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优势,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合格的领导者。